樹薯或木薯,印尼文稱為Ubi kayu 或Ubi Singkong,無論中文或印尼文名稱,都從樹薯的外表類似「木頭」或「樹木」而得名。
印尼文Ubi泛指根莖類且含有澱粉的食物,kayu則是木頭之意,原產南美洲。在台灣不管傳統市場或超市,很少販賣樹薯,所以台灣人對樹薯不如地瓜熟悉,知道樹薯、碰觸過樹薯的人很少,甚至有人一輩子可能都沒看過呢!
樹薯雖很早就引進到台灣,但鮮少人知道其用途,隨著台灣與東南亞交流頻繁,通婚等,樹薯在中南部有不少人栽種,因此有些地方可買到樹薯的根莖及嫩葉。
●台灣的土壤、氣候適合種植樹薯,目前已有人栽種。
雖然多數人對樹薯感到陌生,不過大家一定有聽過「樹薯粉」或俗稱的「地瓜粉」。每當我們要炸豬排、雞排等習慣裹上「地瓜粉」,使炸物更酥脆美味,同時避免炸物過老,變得乾柴,實際上俗稱的「地瓜粉」原料並非大家熟悉的地瓜,而是樹薯!
近年我國食品衛生單位要求業者必須替「地瓜粉」正名,以正確名稱稱之為「樹薯粉」。有些人到超市想買地瓜粉卻遍尋不著,為避免消費者感到困擾,部分食品業者會備註「地瓜粉」。台灣市售的樹薯粉,多數從泰國或越南進口,由業者自行分裝貼上自有品牌。
此外,市面上的「太白粉」與俗稱的「地瓜粉」或「樹薯粉」有何差異和關聯呢?
地瓜粉帶有顆粒感,太白粉呈細粉末狀。地瓜粉多半當裹粉,用於炸物料理,而太白粉經常用在羹湯或勾芡料理,讓料理帶有濃稠或潤滑感,同時也是製作魚丸、魚羹的原料之一,其原料同樣源自樹薯。料理時,若找不到太白粉,可用地瓜粉取代,地瓜粉遇較多水分後顆粒會溶解。
另外,市面上有另一種「太白粉」,其實是馬鈴薯粉,俗稱「日本太白粉」,以馬鈴薯為原料,質地和以樹薯為原料的太白粉,觸摸起來無太大差異,外觀也沒有明顯不同,經常讓人難以區分。購買時,可看包裝標示成分,才不會買錯,畢竟兩者調理出來的食物,口感不同,通常以馬鈴薯為原料的「日本太白粉」口感較扎實,以樹薯為原料的「太白粉」Q度較佳,有更多彈性。
還有,台灣國寶飲料「珍珠奶茶」,Q彈的珍珠,其原料使用源自樹薯的太白粉,若要自己試著做珍珠,記得要買對原料,才能做出Q彈的珍珠。近幾年,國人開始喜愛南洋料理,尤其熱愛南洋「摩摩喳喳」,「摩摩喳喳」裡的西米露或西谷米,一樣源自樹薯。
在印尼,樹薯是常民百姓的食物,菜市場裡一定找得到。印尼有許多點心、糕餅以樹薯為原料,還有一種食物,印尼文稱之為Tape,中文有人稱為「甜酒餅」,是用樹薯發酵的食物,發酵後帶有酒味,像台灣原住民的小米酒,味道香甜,發酵的樹薯—Tape可直接食用,亦可製作點心、糕點,非常美味!
由於樹薯非常便宜,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,隨便找塊地都能生長,即使不肥沃的土壤,樹薯一樣生長良好。所以印尼人常說,要節省度日,每天吃樹薯即可,印尼人不僅會用樹薯的根莖做各樣糕點、美食,還會利用樹薯嫩葉煮蔬菜咖哩,口感十分好吃。
●樹薯葉可以食用
作為糕點,印尼人習慣將樹薯磨成泥,結合椰糖、椰漿蒸煮,成為大人小孩的下午茶點心,尚可將樹薯做成類似饅頭的小點心當作早餐,或利用樹薯根莖加上椰糖煮成甜湯,成為飯後甜點。
留言列表